U盘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U盘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两栖农民搅活城乡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7:28:05 阅读: 来源:U盘厂家

“两栖”农民“搅”活城乡经济

“农忙季节回家务农,农闲季节外出打工,我们村里人都这样。”茂密的竹林里,水口镇昆板村村民毛伟民正乐呵呵地把一堆刚挖下的春笋放进箩筐。在德化,有4万多农民像毛伟民一样,他们依靠“半工半农”的致富模式,使新农村经济变成了多源头的“活水”。

多年来,山区县德化坚持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通过壮大陶瓷产业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项目带动来提升农村城市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于是,城关有如吸纳器,汇聚了全县的主要生产要素,形成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内核和主阵地;而进城农民工“离乡不离土”,农忙当农民,农闲做工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两栖”农民。

目前,德化城关建成区面积已由1995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全县城关人口达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31.2万的55.6%;全县劳动力15.78万人,已有本县进城农民工8.3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过着亦工亦农的“两栖”生活。

生产增收两不误

在美湖乡上漈村,我们见到了另一位“两栖”农民林育彬。他家种植德化梨500多株,每年产量达6吨以上,产值2万多元,他在“梨闲”时又可以进城务工,城里乡村两头忙,生产增收两不误。

在德化,陶瓷产业是当地广大农民工的就业“前线”。由于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支撑,加上政府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使陶瓷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 德化县特色农业当仁不让地撑起“两栖”农民就业“大后方”。该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优特色农业,同时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培植和壮大了一批农林龙头企业;此外还成立了17个专业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抱成团参与竞争;培育了“九仙山”水果系列、“十八格”黄花菜、“戴云”禽畜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名牌。

如今,“大城关”的聚集效应日益得到凸显。大批农民工、农民股东和农民企业家的融入,既加快了农民自身致富的步伐,又带动了二、三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区具有更大的容量,又促使更多农户转移到城关。这一良性循环促进了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经济互融。

“两栖”生活亦潇洒

“农忙时我们有所分工,我在家里管竹子,她在城里管孩子。”毛伟民略带幽默地说。他们进城时孩子才读五年级,如今已经读初一了。

在“大城关”的背景下,德化县围绕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子女就学、居住、社保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潇洒“两栖”。

在农民工培训上,德化县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即免费培训、免费考试、免费发证、免费介绍就业;对乡镇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按人头给予适当补助。在培训专业上,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将陶瓷雕塑等18种市场需求量大、易于学习掌握的专业,作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专业。这使得不少农民不只是一般的打工转移,而是技术特长转移和入股兴业与创业转移,有些人还跻身企业家队伍。

在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上,该县做到“零门槛”。从2004年秋季起,到城区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借读费一律免交。目前,全县80%的幼儿、70%的小学生、60%的初中生、80%的高中生就读于城区学校。

此外,为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条件,德化县从2002年起在城关附近建设“幸福家园”,住宅价格每平方米不超过500元,此外还鼓励企业配套建设职工公寓,现已建成4处经济适用房,有1200多户进城农民购买入住。

黄花菜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撑起了“两栖”农民就业“大后方”。 郑剑华 摄

阳光工程培训使“两栖”农民拥有一技之长。 郑婷婷 摄

[憨鼠责编:阿九]

开封设计职业装

开平西装制作

桂林工作服定做

鞍山制作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