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U盘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云南农业科技大踏步走向周边国家

发布时间:2020-07-13 13:41:57 阅读: 来源:U盘厂家

从千年飘香的茶叶到异军突起的咖啡,云南农业积淀了深厚内涵。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走出去”的战略成效显著,多种合作机制确立,云南已初步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科技“辐射中心”。

高原特色农业“练好内功”

咖啡自100多年前引入“彩云之南”,已在中国西南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截至2014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87万亩、产量11.8万吨,成为亚洲主要的咖啡产地之一,也是世界咖啡巨头布局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重要节点。

“对于云南省来说,咖啡是重要的创汇农产品,2014年咖啡出口48429吨,出口创汇14591万美元,仅次于蔬菜、烟草。”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说。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云南农业积淀了深厚内涵,既有水稻、玉米、小麦等常规粮食作物,又有青稞、荞、杂豆等小区域作物,其中蔬菜、甘蔗、蚕桑、茶叶、橡胶、水果、花卉、咖啡等特色品种丰富,产量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蓬勃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为云南农业走出去打下了良好基础。

云南农业“走出去”具有悠久历史。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与缅甸、老挝政府合作,在缅甸北部、老挝北部开展以农经作物替代罂粟种植,拉开了云南开展跨境农业生产的帷幕。

多年来,在曾经的罂粟地上种植橡胶、甘蔗、蔬菜,缅甸北部、老挝北部许多地区受益,同时,云南农业发展也拓展了空间。云南省农业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肖毅告诉记者,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良农作物品种、技术为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合作国家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打造次区域农业科技“辐射中心”

农业科技合作是跨境农业合作的重要内容。长期和东南亚、南亚各国开展交流合作的云南省农科院国际合作处处长陶大云告诉记者,目前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其中,在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农业技术、生产方式等都较为落后,但从增加复种、播种面积来看,尽管上述国家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冬季农业开发受灌溉条件限制,但有降雨、光照、热量充沛的秋季,耕地复种潜力比较大。

“云南在农业生产技术,尤其在稻谷、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研发、高产高效节约栽培技术、农村能源技术和农田水利技术方面较为先进,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云南省农科院粮食研究所副所长李露说。

2008年以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整合力量先后倡导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等多个跨境合作平台,以此为核心开展多个交流合作项目,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统计显示,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通过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平台,交换品种264个,筛选试验品种48个,示范适宜品种34个,示范面积近6500公顷,培训相关国家的科技人员和农户近万人次,为云南开展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云光14号”“云光17号”等云南优质稻在越南、缅甸、老挝、巴基斯坦等国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云南的杂交水稻、陆稻、甘蔗、马铃薯、茶叶、花卉、橡胶、木薯、柠檬、澳洲坚果、草果、咖啡等特色粮经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周边国家获得了引种示范推广。

对GMS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农业官员和科研机构负责人都高度认可。“在农业合作领域,大湄公河次区域6个国家有同样的需求,陆稻、马铃薯、植保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各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省农科院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在一次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会议上,缅甸农业部研究司的一位官员说。

陶大云告诉记者,今年10月,云南省农科院将接收7位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尼泊尔2人、孟加拉国4人、斯里兰卡1人,主要研究陆稻、野生稻、小麦、甘蔗和植物病毒等。这些学者交流活动,将进一步开拓云南国际合作的渠道、形式和机制,助推云南农业“走出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农业先行”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我国西南方向次区域经济发展一大战略。云南正力图通过“农业先行”来推动区域内农业合作和农村经济发展。

肖毅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云南就开始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多渠道的农业合作,积极打造多边涉农合作机制。

“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跨国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分工、集约经营,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共同需求。”肖毅说。

一些农业专家认为,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我国在农业科技、作物良种、化肥农药、生产方式等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补性强,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大。开展农业合作先行先试,将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辟有效路径,打造战略依托。

目前,云南有10多家企业在缅甸小勐拉、清水河、木姐、仰光等地投资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合作项目,虽然参与孟印缅农业合作有了一定基础,但目前合作机制尚不健全、范围窄、产业融和区域小、农业经贸联系弱等困难犹存。

专家认为,开展经济走廊各国和地区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国际扶贫援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中介跟进、企业参与、群众主力等多层面的合作机制。

“现阶段云南农业‘走出去’除了要服务国家外交、服务替代种植为主外,已转向从农业自身发展需求为主的‘走出去’。这就要求我国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分配、产业转移和国际竞争。”陶大云说。

“把原料种植放在境外,把生产、产品、市场放在国内,解决我们的劳动力不足、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还能与周边国家实现共赢发展,农业‘走出去’的意义也就更大了。”肖毅说。

南阳制作西服

通辽职业装定制

忻州定制职业装